找到209条结果

  • 黄疸是血清中的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的症状和体征。 胆红素是体内血红素(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可引起脑、神经等的不可逆性损伤。血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红细胞寿命约120天)。 肝、脾、骨髓等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将衰老和异常红细胞吞噬,分解血红蛋白,生成和释放游离胆红素。 肝脏对游离胆红素(别称间接胆红素、血胆红素)的处理包括:摄取、结合、排泄三个过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别称直接胆红素、肝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三种类型黄疸的鉴别: 出现隐性黄疸、显性黄疸,请及时就诊消化科/肝胆外科/血液科/心内科等。 以上图片
    蒋伟 副主任医师 2022-04-02 12:51:30
  • 严重性并取得知情同意后,立即在急诊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患者病情转归良好,痊愈出院。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在临床工作中,常有病人因为皮肤、巩膜黄染,小便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就诊,在明确为黄疸后,积极治疗的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完善检查,确定引起黄疸的原因。是外科性黄疸还是内科性黄疸?一般而言在临床上我们常把那些由于肝内外胆道梗阻造成胆汁流体动力学发生改变所继发的黄疸
    施宝民 主任医师 2021-08-21 19:55:39
  • 外科黄疸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 梗阻部位有两方面治疗,一方面减黄,一方面解除梗阻,我们一般穿刺或放置支架引流减黄,根本解除梗阻一般就需要手术治疗了。
    张昊 健康号 2024-03-18 16:04:13
  • 黄疸,顾名思义就是身上变黄了,眼睛也发黄。
    张昊 副主任医师 2024-03-15 21:49:48
  • 作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管损伤性黄疸发生率已经逐步下降,非胆管损伤性黄疸的发生却屡见报道。现施行LC2535例,术后发生黄疸共16例,其中非胆管损伤性黄疸13例(残余结石性黄疸6例,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7例),经积极治疗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治疗方法:发生非胆管损伤性黄疸的13例患者,出现黄疸后进行鉴别诊断,定期化验肝功能,同时行MRCP。诊断为胆总管残余结石性黄疸的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术,网篮成功套取结石等。诊断为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患者,均给予保护肝功能、对症治疗,包括熊去氧胆酸(UCDA),还原型谷胱甘肽,S-
    赵刚 主任医师 2019-10-26 09:33:29
  • 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的黄疸同样表现为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早期即伴有肝细胞损害引起的黄疸,血清 ALP 和 GGT,ALT,AST 明显升高,是胆汁淤积最具有特征性表现。 引起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很多,包括炎症、酒精、药物、免疫、代谢、遗传等多种因素。 本研究中发现 5 例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病史,由此推测过量酒精摄入损害肝脏细胞可能是发生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重要因素。 AST、ALT 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较敏感指标,特别是对急性肝细胞损伤诊断的意义重大。 发生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术前肝功能正常,术后第 1~3 天即有肝酶明显升高,说明在原有的肝细胞损害基础上,机体对手术的
    赵刚 主任医师 2019-11-03 09:57:50
  • 胆总管结石常常伴有黄疸和发烧症状,有时候还伴有凶险胰腺炎,这与其解剖位置有关,胆总管上承肝脏,下接胰腺,如果胆总管内有结石,随时都会发生梗阻,发生梗阻性黄疸,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而这些都将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胆总管结石会诱发急性胰腺炎: 1.结石阻塞和刺激胆总管下端括约肌,引起胰液引流不畅和返流,诱发急性胰腺炎,严重者发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危及生命。 2.胆总管结石引起梗阻以后,伤及的是整个肝脏,导致转氨酶升高,感染等,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多死于感染、败血症及瘀胆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而常规外科手术麻醉风险高,创伤大,多不能耐受,死亡率也较高,尤其合并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急诊手术
    杨玉龙 主任医师 2020-04-04 07:00:46
  • (图片来源:百度)有的宝宝皮肤有点发黄,到医院看诊后医生说是母乳性黄疸,很多家长对母乳性黄疸陌生又熟悉,母乳性黄疸是什么,需不需要停母乳呢?针对母乳性黄疸我们需要了解这几点:QA1.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宝宝生后2-3周后仍持续存在良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母乳性黄疸需要处理吗?母乳性黄疸虽然是良性黄疸,仍需要定期监测宝宝的胆红素值,如果远远超过生理性数值,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因为“母乳性黄疸”的名称,就忽略它的严重性。3.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黄疸不可怕,做好定期监测胆红素值,及时诊治,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并发症。(图片来源:百度
    胡勇 主任医师 2023-10-21 17:41:58
  • (图片来源:百度)有的宝宝皮肤有点发黄,到医院看诊后医生说是母乳性黄疸,很多家长对母乳性黄疸陌生又熟悉,母乳性黄疸是什么,需不需要停母乳呢?针对母乳性黄疸我们需要了解这几点:QA1.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宝宝生后2-3周后仍持续存在良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母乳性黄疸需要处理吗?母乳性黄疸虽然是良性黄疸,仍需要定期监测宝宝的胆红素值,如果远远超过生理性数值,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因为“母乳性黄疸”的名称,就忽略它的严重性。3.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黄疸不可怕,做好定期监测胆红素值,及时诊治,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并发症。(图片来源:百度
    胡勇 主任医师 2023-10-21 17:38:31
  • 通过一个病例分析来看看是怎么回事……病例:男性,美籍华人,61岁,胆囊结石病史10年,偶尔腹胀,进食尤其是肉类食物明显,此次回国,突发腹疼、发热,尿色发红,持续高热(39°C~40°C),大汗淋漓,急诊入住国际医院,急诊磁共振检查,胆总管不扩张,胆囊略微增大,因为急性发病,急会诊,考虑是急性胆道梗阻,急诊做ERCP取出2枚黑色3~4毫米的结石。术后病人疼痛缓解,晨起下地活动,尿色变淡,血压正常。病情分析:1.为什么发病那么急?因为胆总管结石是继发胆囊结石脱落到胆总管,病人的胆总管不扩张,对急性的胆道梗阻不能起有效缓冲作用,而且胆囊颈管细长,也不能有效发挥胆囊的压力缓冲作用,所以病人疼痛明显。此时的肝功化验肝转氨酶也是明显升高的。2.这种情况如何应对呢?一是在胆囊结石没有发病的情况下及早处理:胆囊取石或胆囊切除术;二是及早进行ERCP取石,因为此时的胆总管不宽,腹腔镜胆总管取石后容易胆管狭窄或长期带T管,同时也不能观察到胆胰汇合部疾病的情况。教训:1.胆囊结石及早干预:有功能的胆囊可以保胆取石2.继发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不宽的ERCP是最佳选择,避免胆管狭窄的发生
    杨玉龙 主任医师 2020-03-15 06:30:58
1 2 3 4 5